第321章 振奋人心

推荐阅读: 带崽穿越一步一回首天降神级弃少天不应重生之国民男神春深囚宦春野尤物寡嫂韩娱之篮球帝王植物成珍稀?而她一天能种一千亩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

    太原城的街道上,秦军士兵押解着被俘的日军军官缓缓前行。
    守备师团长双手被反绑,军装凌乱,脸上还有几处淤青。
    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指指点点,有人甚至朝俘虏扔粑粑。
    闪光灯不断亮起,各国记者争相拍摄这历史性的一幕。
    “八嘎!不许拍!”守备师团长挣扎着怒吼。
    小鬼子被押着走,身体却不老实的挣扎。
    一名秦军士兵立即用枪托狠狠砸在他后背,疼得他弓起身子。
    “老实点!”押送他的士兵严厉呵斥。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日本记者突然冲出人群,挡在队伍前面。
    “住手!你凭什么对战俘动粗,他都已经成为了俘虏了,你们是不是应该优待俘虏?”
    士兵停下动作,紧皱眉头,上下打量着这名记者。
    “爷爷就打了,怎么样?你又算哪根葱,敢来对爷爷做事指指点点?”
    他说着,又是一枪托砸在师团长身上,对方疼痛得惨嚎一声。
    “你!”那名日本记者额头青筋暴起。”
    “我是朝日新闻的藤田健太!我要把你们的暴行公之于众!”
    记者指着士兵大骂道,没等士兵还击回怼,士兵的上级也就是第一军军长李信来到了这名记者面前。
    “你是谁,为什么在妨碍我们的队伍?”
    “我是朝日新闻的记者,藤田健太!我要控诉你们对战俘的无礼!我要求你们按照日内瓦公约优待战俘!”
    李信冷笑一声:“呵呵,朝日新闻,小鬼子的记者?”
    随后,李信双手环抱于胸前:“你们日军用活人练刺刀的时候,想过公约吗?屠杀平民的时候,想过公约吗?”
    “更何况,你们日本那狗日的天皇根本就没签这份公约!”
    周围的百姓和记者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有人高喊:“说得好!跟畜生讲什么人道!”
    “人道主义是跟人说的,不是跟畜生说的!之前小鬼子可是丧心病狂到抓捕无辜百姓当肉盾,若不是秦军救下了那些百姓,那将会出现何种悲剧啊!”
    “对,就不能跟小鬼子说人道,毕竟他们根本就毫无人性!”
    面对四周人群叽叽喳喳的讨论,那名日本记者脸都气得涨红,歇斯底里地指着李信:
    “八嘎!不许侮辱天皇!你必须跪下道歉!否则,我就去国际法庭控诉你们的无耻行径!让全世界看你们的无耻嘴脸!”
    李信看着歇斯底里的日本记者,冷笑一声:“道歉,我道你老母!”
    “我现在有理由怀疑,你,藤田健太,利用记者身份从事间谍活动!来人,把他拿下!”
    两名士兵立刻上前抓住藤田健太。
    “你们不能这样!我是记者!”
    “这是暴行!我要写报道揭露你们!”
    他的声音渐渐远去,被押往临时拘留所。
    李信转向其他记者,这些大多是东华本地媒体的,李信的警卫持枪将记者拦在五米开外。
    他抬起手来压了压,示意记者们安静片刻。
    “各位记者朋友,我是秦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李信。”
    “三日后中午十二点,我们将在太原城头公审并处决战犯寺内兽一及其同伙,欢迎各位前来报道观摩。”
    记者们立刻低头记录,有人举手提问:“李军长,请问公审会允许战犯自辩吗?”
    李信点头:“当然,我们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但证据确凿,他们罪无可赦。”
    又有人问:“处决方式是什么?”
    李信对此笑了笑,说道:“明日你们便知晓。”
    就在这时,守备师团长挣扎大喊:“八嘎!你们没有权力审判我!我是大日本帝国军人!”
    李信走到他面前,冷冷地说:“记住,这里是东华!你们犯下的每一桩罪行,三日后都会得到清算。”
    说完示意士兵将俘虏押走。
    围观的百姓开始自发跟随押解队伍,有人高喊:
    “杀了这些畜生!”
    “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街道两旁的商铺纷纷挂出秦军的黑龙旗,整个太原城沉浸在一种复仇的快意中。
    李信回到临时指挥部,立即下令加强城防,同时安排明天的公审事宜。
    副官递上一份文件:“军长,指挥官已经同意了我们公审寺内兽一及其他战犯的请求了。”
    “届时指挥官会亲自到太原来主持公审,我们需要加强防备,谨防鬼子狗急跳墙,刺杀指挥官!”
    李信翻阅着文件:“好,我知道了,指挥官那不用我们操心,现在当务之急是恢复太原正常的生活秩序。”
    太原公审战犯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各地报纸头版头条刊登着秦军押解日军军官的照片,配以醒目的大标题:
    《太原大捷!秦军将公审战犯》
    金陵解放的消息也同步传出,更有传言称秦军已剑指上海。
    北平大学校园内,学生们自发组织游行。
    一条条横幅在人群中展开:
    “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北上参军,驱逐日寇!”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激昂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不少学生当场撕毁课本,报名参军。
    上海租界内,外国记者发回的电报中写道:
    “中国青年参军的热情前所未见,火车站挤满了北上的青年。”
    一名英国记者观察到,短短三天内,仅南京站就有超过两千名青年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重庆街头,报童挥舞着报纸高喊:“太原大捷!秦军即将进攻上海!”
    路人争相购买,茶馆里人们传阅着报纸,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一个老者摸着胡子说:“照这个势头,年底前就能把鬼子赶下海了。”
    武汉的工厂里,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议论:“听说秦军有秘密武器,一炮能炸平半个东京。”
    “活该!让小鬼子也尝尝挨炸的滋味!”
    车间主任没有制止这些谈话,反而加入了讨论。
    广州的码头上,准备北上的青年排成长队。
    他们中不少是大学生,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坚定。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对同伴说:“等打完仗再回来完成学业也不迟。”
    同伴点点头,握紧了拳头。
    全国各地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征兵处的登记簿上写满了名字,军需工厂的产量翻了一番。
    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战局,普遍认为年底前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连最保守的政论家也撰文称:“日军败局已定,现在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