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宫门恶讨

推荐阅读: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我与她合租的日子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基金会特工日志嫁给蔺爷后我被迫成了海后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高武:我靠杀怪续命天生烂桃花,开局遇到海后学姐扶摇直上

    官家一梦南柯,那宋正平梦中与他作别。梦醒,饶是一个怅然若失。
    然,梦便是梦,也说不出个好坏来。便没让人传起居官员来记下。只是呆呆了望了那矮几上的笠盏凉茶,念那正平在时的过往。
    天青釉的笠盏虽是个华丽无比,然,盏内茶水却是个无温。冷冷的让人看了有些个伤怀。
    黄门公听得暖阁内响动,见是官家已醒来,且是个呆呆的看了桌上无话。
    见官家面上不爽,便悄然招呼了宫人捧来瓜果茶点搬了进去。
    黄门公垂手站在那官家身边支派那些个人等。
    然,见那官家面上不缊,倒是也是猜不得他的心思,只得打起精神提起万般的谨慎,小心的伺候了。
    听那管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来。望了窗外空林筛了阳光,洒在那雕刻靡繁,贴金镶银的隔门之上,且是个摇摇曳曳,光怪陆离。
    见官家先看矮几上的茶盏,又看那隔门,却也是让一旁伺候的黄门公有些个迷茫。饶是猜不透这官家的心思。
    便自衣架上拿了件水獭皮的皮裘搭在官家的身上,又转身将那隔门拉开。
    门开,一阵回风飘雪,饶是与人一个爽朗。
    见院内白沙残雪,空林黑石,夕阳余晖照了,便是一片让人无我的禅寂。
    官家盘腿而坐,斜倚了矮几,拿了茶盏却是不喝,只用了手指在那茶盏沿口摩擦。眼神却是一个空洞洞的望那隔门外的黑白。
    见黑石上一饼苔藓枯黄,托了那白雪盖顶的天青三足洗,与那黑黄两色之上,一盖残雪之下的那一抹湛蓝,更显一个清澈无尘。
    夕阳下,雪花晶莹,无声间,溶成水珠,染了残阳余晖,沿了天青釉色留恋了不肯走,然却是一个匆匆,便流淌而下。
    沉沉心思,便随那天青笔洗上的水珠落下的动静之间,舒缓了许多。
    旁边宫人忙碌且无声的收拾。
    然,那些个堆积在矮几上的奏、折、疏、文倒是个不敢妄动,便递了眼色问那黄门公。
    见黄门公摆了一下手,宫人这才将那奏折收拾干净。
    官家停了手指在那茶盏沿口摩擦,将茶盏轻轻的放在矮几之上。然那眼,却不忍离那天青三足洗片刻。
    黄门公省事连忙起了铁壶,沏了热水与茶壶。上前悄声将那茶盏斟了七分去。
    却听得那官家叹了一声,懒懒的道:
    “茶凉了……”
    此一声饶是让那黄门公一惊,心道,你瞎啊,我刚倒的热水耶!这么会子就凉了?你丫冰箱冷冻层啊!
    心下这般想了,却不敢说,只能自顾又摸了一下那茶盏,倒是有些个微微烫手。且不解了喃喃道:
    “不凉啊?”
    官家听着老媪话来,便回首看了他一眼。见他这一脸的懵懂,倒是被他气的“扑哧”一笑。
    黄门公见了这笑,且是尴尬,只得傻傻的赔了笑脸去。
    官家捧了那茶盏在手心里暖了手。眼睛却又看向隔门外,那残雪夕阳下的黑石白砂。
    口中喃喃道:
    “尚有温,温茶养人也。”
    那黄门公听了心下一惊。直到这会子才明白这心思活泛的要命的官家,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此语有典,崇宁年“星官惑政”太史局郎中程远遭贬,逐出京城,发于汝州。
    官家虽不忍,却碍于朝中蔡京一人独大而不得不为之。
    时,心绪烦闷而染风寒,御太医宋正平请脉宫中。遂言及此事,正平答曰:“尚有温,温茶养人也。”
    此乃彼时君臣对答之语。
    正平一句双关语,解了官家郁闷愁。当时,黄门公在侧伺候,宋正平此话,那黄门公自然是记得的。
    然,如今听得彼时正平之语自官家口中而出,便是一个心神不宁。
    怎的?
    倒是方才得到消息,宋正平卒于姑苏。此时官家又言“尚有温,温茶养人”且不知如何应对。心道,茶有没有温,姑且不说,那宋正平却是已经凉透了。
    然,心下又是一惊,暗自道:耶?你这地里鬼,怎的无端重提那正平的话来?
    心内无底,那黄门公也只能陪了官家做一个尬笑。
    然,这样拖着也不是个办法,终究是纸里包不住火。此时不说,明日早朝定有人将此事上奏。
    心下也是暗自为那宋正平感到可惜。此乃纯臣,守正之人也,应不至落得如此一个归宿。
    想那“真龙案”牵扯深广,却最终只是这宋家祸殃。
    宋正平父子坐窜,发配边远。然,此翁倒是不争,欣然受之,倒是累的他那些个家人不妥。
    姑苏瘟疫封城,便是一人领一城,死地抗疫,此乃不怨。
    功之大,可说是一己之力保住了半个国家,亦不为过。谁都知道,一旦这病疫扩散,便是一国的哀鸿遍野。
    如此看来,这“星官惑政”与这“真龙案”倒是异曲同工也。
    如今当朝这吕维,虽不如当时蔡京那般彪横,倒也是一权独大,虽抗衡于两党之间,却也是占了一个先手去。
    然,经此一事,这吕维的朝政的治理,倒是着实不如那蔡京手段。
    君臣各怀心事,倒是无语,眼光却是一同望那院中黑石之上,夕阳余晖之下,那天青三足洗万般的变化。虽细微之处不易察觉,远观则如梦如幻,近前却又踪迹全无,饶是让人看不个透彻。
    却在此时,见奉华宫的主事在门外拱手。那黄门公见了,慌忙迎了过去,紧身小声问:
    “何事?”
    主事躬身回道:
    “武康军节度使宫门外请见。”
    这话说的让黄门公一愣。
    一脸疑惑的看了那主事。
    心道:咦?今天便是怎的了,能让这童贯也前倨后恭起来。平时那泼皮进宫,那叫一个拦都拦不住!今天却是作出个门外听宣给你看?
    刚想心下戚戚的回身禀告,却见那官家放了茶盏,拿了帕子擦手道:
    “且是姑苏城建了功也!腆了脸邀功来者……”
    说罢,便起身,到的画架前,看了画,口中抱怨了一句:
    “实实的一个前世的冤家!”
    此话一出,倒是难为了那奉华宫的主事左右不是,惴惴了用眼神询问了黄门公,
    意思是:这老仙?怎么个意思啊?到底是见是不见?
    黄门公这会也是个傻眼。疑惑的看那主事,心道:你傻缺啊?听不懂人话是吧?没看见人都站起来了,赶紧宣啊!
    然,那主事却是个为难,傻傻的看了那黄门公,犹豫了不肯去。
    那意思是,宣?你说的容易!要不?您先出去看看再说?
    咦?倒是那童贯又作的什么妖来,让这奉华宫的主事如此的小心谨慎?
    那童贯倒是没作什么妖。就是有些不太寻常。
    宫门外,见那童贯一身素衣,囚首垢面,手托了那件官家赏下的墨狐大氅。直了身子跪在宫门右侧。
    说这宫门右侧且是跪不得的,此乃凶位,只有请罪的人才跪这的。等候面圣的,一般是在左侧吉位等了。
    在看这位,你跪了凶位就跪吧,又是个满脸的官司,问之不答,那叫一个谁都不理啊!
    这闭目威容的,且是吓得宫人们远远的躲着不敢靠近。
    于是乎,便将此事附耳告知黄门公。
    黄门公听罢且是倒吸一了口凉气,心道了一声:怪哉?这厮今日且是抽的什么风也?
    想罢这心下且是慌乱。
    怎的?倘若是别人如此,便是一个衣冠不整,有碍观瞻,直接乱棍打了出去了帐。而且,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神宗那会,那半山先生也是此状入宫,便被圣上赏了一个乱棍逐出。彼时成为朝野笑谈。
    但是,现在是童贯,且是不大好说。
    一则身份特殊,与这当今且是缘份深厚也。打他的屁股等于打皇上的脸!要打你去打。
    二则,童贯为人说来也是个谨慎,要不然,也不会当太监能到太监的顶峰。你当他之是得了一个圣宠?
    他能干出这事,真真是有些个深意在里面。如此想来,且是个孟浪不得也。
    心下盘算一轮赶紧转身躬身拱手,请皇帝示下。
    官家且在画架上看画,听得两人嘀嘀咕咕的不得一个清爽,又见的黄门公为难的样子,倒是觉得这厮急的满头大汗的模样可笑。便捏了笔问道:
    “何事?”
    黄门公见问,便两步并作一步的过来,轻声道:
    “童贯在外面候着呢。”
    官家听罢也是一愣,嘴里咕哝一句:
    “这泼货又作的什么妖?”
    说罢,便要丢了手中的笔,那黄门公赶紧上前接了笔,着两手托了,笑了一下道:
    “谁说不是呢,这青天白日的。”
    听那官家一句“瞧瞧”
    门口站了的主事也不敢怠慢,赶紧叫了手下道:
    “赶紧的,没见圣驾起了吗?都躲着?”
    话没说完,便被那黄门公一脚跺在屁股上,口中斥道:
    “没规矩,天底下哪有主子见奴才的?”
    那主事挨了训斥,赶紧爬起来跪在门口,宫人也是惊慌失措。
    倒不是这黄门公脾气大,若这一脚是官家踢的,那他这奉华宫的主事且做不得了,只能去永巷找那李岩领差事去。
    官家见这黄门公踢人,倒也不怒,叨叨一句:
    “你打他做甚?”
    便唬得黄门公躬了身子听喝,又指了外面,小声问道:
    “圣上?”
    官家倒是不做声,那黄门公赶紧招手,宫人们赶紧过来一阵招呼,伺候官家穿衣。
    然,那黄门公便躲在一角,偷偷的擦汗。心下盘算着,如何化解这一场可大可小的危机。
    怎的说是危机?
    不好说来。
    童贯从姑苏一路赶来入宫,却寻了宫门凶位跪了,不肯进门。说白了,就是一个请罪的意思。
    然这姑苏一事,说来且一个天大的功劳,官家赏来来不及呢,要他来请的什么罪?
    若是个有功却请罪,这里面的说道就有得唠了。
    思来想去,只有那宋正平与姑苏亡故有关。
    然,官家却还不知这宋正平卒于姑苏。且,这宋正平削官罢爵流放上海务之事,也是官家迫于那“真龙案”才下的旨意。
    说起这“真龙案”,招数确实的一个狠毒。
    但是,说白了也就是上房抽梯之策,吕维便借了“真龙案”将这文青官家松到房顶上去。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危矣。
    然,让人上房总的有个缘由吧,这便是“真龙案”阴诡的地方。先让他觉得房内不安全,于是乎,才有 “君侧不清,皇权不正”只说。皇帝对此也是颇为忌惮,才会自己个的顺着梯子往上爬。
    而后,便借机打压朝中各个势力,捎带着把梯子给抽了。
    然,化解此等招数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那蔡京在朝那般,且做个不闻不问,自是掀不起个甚大风浪。
    你一个区区的四品勾当皇城司公事,还能翻了天了?
    随即便是一个“当堂训斥,逐出!”即可。
    下了朝便不出中书省便可逐他出京。
    实在不解气,就暗地里让冰井司用些个手段,半路送他个了断便是。
    然,彼时朝中新旧两党四派厮杀正酣,再搭上天觉先生这个人刚正有余,然却手段乏力,且多谋无断。白白坐失良机,且纵得此事做大,以至圣驾骑墙,左右为难也。
    说白了,就是自己个坐在房顶傻眼。下是下不来了,只能暗自祈祷了那吕维,能赶紧的把脏活给干完。
    彼时,倒是这宋正平守正,为人臣者解君忧。
    自甘泼了身家,与这官家作了一个下楼的台阶。同时,也给了这个文青官家与人赌斗的一个筹码。
    此举,且是免去了一场朝堂野下的一场恶斗。
    此事对他本就是个不公。
    然,此次姑苏抗疫,这宋正平本是首功一件。却让这首功的大德大善之人死于非命,命丧姑苏,这时机且也是拿捏的恰到好处。然而,危害却不在此。此番,那皇帝手里,便再也没有能拿捏吕维的把柄了。
    本是个正平来去皆有皇帝把持。我能顺了你的意,流放宋正平去,也能一纸诏书将他找回。不过他一旦回来,你这吕维的宵小,在宋正平的“大德”之前,还真真的不够看。
    无论是群臣,还是官员,乃至于百姓,但凡是个读书人,都知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的道理。
    你没事干耍个小心眼,用个什么小伎俩,只要人不死,也没人愿意搭理你那么多。
    但是,你要把这“大德”给弄死,那就不行!
    若真真的如此,便是一个天理皆丧,纲纪全无!
    倒是有一个人这么干了,不过,这人已经被骂了快一千年了,现在还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跪在岳武穆的坟前挨打呢。
    那童贯本就与这宋家有旧,“真龙案”又被这宋家挺身挡得一刀来。
    谁都知道“真龙案”的狠毒之处在于知其剑锋所指,却又让人不得还手,本是伸头缩头都是一刀的事。
    饶是那宋正平大德,不忍看朝纲混乱,百官相攻。便是弃了身家,舍了家小,生生将这泼天的大案硬扛了去,此乃大义也。
    如今却在姑苏抗疫功成之时遭此大难,身首异处横死于城中。
    如此,那童贯又怎肯善罢甘休也?
    此时,童贯明知此事不善,便是拼了身家也要替这宋正平讨的一个公道。
    怎说拼了身家?
    宫门两侧倒是有些个讲究也,是为左吉右凶,凡事犯错之宫人便是自右侧拖了到永巷受刑饶是顺路。
    这童贯便是囚首垢面,不着官服,自免其冠,跪于凶位,此乃恶讨也。
    此事那官家倒是不知。
    便领了黄门公到的奉华宫门前。
    见童贯此状也是心下不爽。
    归根结底也是自家潜龙的奴才。
    便只闷哼一声,压了性子踱步过去,用脚踢了踢那童贯。
    却见童贯,挨了踢,便伏身在地死硬了头不抬,口不言。
    喝!这皇帝鼻子都气歪了!
    干嘛?跑我这碰瓷来了?踢一脚就倒?你童贯是纸糊的?!
    这皇帝心下经得南柯一梦,本就是个心下不爽。又见童贯如此,这脾气便上来了。亦是拿眼瞪了那童贯一言不发。
    黄门公见两人僵持不语,且是心惊胆战。
    自入宫侍驾,且是头一次见这文青皇帝发脾气。
    慌忙叫人搬了把椅子,扶了官家坐下,亲自拿了皮裘裹在官家腿上。也是一个大气不敢出,谨慎小心的忙碌伺候。
    那官家先是来了脾气,猛的踢开跪在地上帮他盖腿的黄门公,怒喝道:
    “且去问他,作的什么妖来!”
    只这一下便唬的黄门公魂不附体,也不站起,便是一路爬将过去,到得那童贯身前,趴了抬头,望那童贯的脸,颤颤巍巍的道:
    “道夫……何至如此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