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我家里还有一些,你要不要?

推荐阅读: 第一序列道果东晋北府一丘八洪荒之开局随机奖励完美鸿蒙紫气南城浅浅时光偏爱可抵漫长岁月植魔师宋先生偏爱撞南墙无上丹尊简单游戏直播间

    摊主说是大吉签,五爷爷摸了摸他的下巴,虽然胡须不长,但嘴角上扬,脸上的皱子都笑了出来,显然很高兴。
    接着这位地摊老板又简单的解说了签面上的内容,说的是“宝剑出匣,光辉万里,贵人相助,诸事顺遂!”
    “阿顺!把你手里抽到的签也给摊主看看!”
    堂哥的看完,外公笑着对他说道。
    常顺也对他笑了笑,把签递给了摊主。
    “小伙子,你的签更好啊!这是一个上上签!
    灵台之中皎月当空,充满光明之兆!
    心中正直,理顺法宽,天无私意,莫空虚看。”
    老板看过之后,直接说道。
    “上上签!更好?!”
    爷爷听到之后也是胡子一颤一颤的,很是高兴。
    外公也一样。
    “之前你们说在武当山抽过签,那时抽到的是啥?”
    摆地摊的老板有些好奇,问了一句。
    “跟在你这里抽到的情况差不多!”
    常志武随口回道。
    “人的命,有的时候,确实是注定的!这点不得不承认。
    所谓“命中只有三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脚踏七星,帝王之相”,都有定数!
    你们抽到差不多一样解说的签,或许就是命途。”
    摊主捋了捋他的胡须,又说道。
    “但人的命,也不是完全不能够改变,比如说积德行善,改变风水、遇到贵人,借别人的气运等!”
    摊主刚说完,地摊前一名年龄也是五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练功服的男人说道。
    这人皮肤白净、面色红润,从气质来看,不似一般人。
    “说的没毛病,不过改命并非易事,世人往往在自己的命途里面迷茫,为了生计,一条行当就能锁住一个人,又有几人能够跳得出去呢?”
    地摊老板这样说,那人笑了笑,没有继续说啥。
    常顺心中清楚,任何人只要见得多了,阅历多了,特别是经历的磨炼或者遭受的磨难多了。
    都会自然而然的明白、看透这个世界的各种本质。
    万法归宗、集于一心。
    不论是命中注定还是逆天改命,都合理。
    万物分阴阳,对立又统一。
    既然在老板的摊位上抽了签,人家也费了那么多的口舌,总不能一个物件都不买。
    再说他现在也不缺这百八十块钱。
    爷爷、外公他们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总不能抠抠搜搜的。
    小时候,他们对自己那么好。
    现在有了能力,自然不能吝啬。
    五人都买了东西留作纪念。
    爷爷、外公、五爷爷都是选的葫芦,常顺、常志武两人选的珠串。
    地摊上的东西不贵,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天然物质,不是那种佩戴不如不戴的合成料。
    如果是合成料,哪怕再便宜,他也不想买、不会去买。
    在买东西闲聊时,常顺把他自己也是收古玩的事情告诉了摊主,还说了不在京城而是在沪市的事。
    这样两人就不是竞争对手,没那么多的矛盾冲突。
    同行是冤家,但只要不在一个地方,那就没有影响。
    哪怕是售卖现代物品,在这个年代,生意依然很好,不是后世那种供过于求的状况。
    10块、20块虽然看起来是小钱,但贵在走量。
    一半天哪怕只是售卖百八十个,按照对半的利润,那也是几百块钱。
    不要小看几百块钱,现在是2005年,人工工资还不高。
    这样售卖几天,就能抵得上大多数人的工资。
    并且不累,谈笑之间,钱都赚到了手。
    老板跟他聊天,知道了他这么年轻就懂很多连他都不明白的古玩知识,最后夸他前途不可限量!
    离开时,硬是多送了他一个小葫芦。
    往前又走过了几处摊位,在一处售卖拆迁区二手旧货的地摊前,他们停了下来。
    京城,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的拆迁,常顺在坐车时,顺便也看过,有不少。
    特别是为08年奥运会做准备,美化城市形象,拆除或者建设的范围很大。
    “老板,你这两瓶酒多少钱?”
    在这人的摊位前看了一遍,常顺发现了两瓶老酒,于是把它们拿到了手里,问价道。
    酒是“二锅头”。
    他仔细看了看,这酒玻璃瓶,绿色,铁盖,顶上的塑封薄膜还在。
    商标上写的是“京城特产”、“二锅头酒”、“65°”、“国营京城永乐店酿酒厂出品”、“1984年3月17日”等文字内容。
    两瓶酒的年份是一样的,一看就是陈年老酒。
    “这是老酒,二十多年了,你要的话,给200块钱,100元一瓶。”
    摊主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
    摊位上摆放出来的物件很杂,有:
    木盆、木桶、食盒、老煤油灯、算盘、制作饼子的模具、锻炼身体的刀剑。
    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笔筒、砚台、烟灰缸、花瓶、花盆、各类生活用品瓷器、各种铁制工具以及一些旧书等。
    毕竟都是拆迁区出来的,样式、种类繁多。
    特别是木制品,它们的材质很普通,好货要么自己收起来了,要么已经售卖出去。
    在拆迁区收东西,收一百件,里面哪怕只有一件像样的,至少就能回本,其它的完全是赚的,不要扔掉或者送人都行。
    常顺的想法,京城这边的拆迁区,发财的机会,肯定不比沪市差。
    哪里当官的人多,官更大,出现好货的几率也更大。
    这是很多收废品之人的经验总结。
    所以有人在拆迁区收废旧,专门守在那些当官的人集中居住的小区。
    “150,能卖吗?”
    常顺还价道。
    他也没对半砍,老酒这类物品,特别是白酒,砍多了人家肯定不会卖。
    要是瓷器、其它物件,他会把刀子举高点。
    “不能,最低180,你能要就要,不行就算了!”
    摊主的语气很坚决。
    “那行吧!180就180,我要了!”
    既然发现了这两瓶老酒,他打算让大家尝尝八十年代二锅头的滋味儿,体验一下那种口感。
    “我家里还有一些,你要不要?”
    当他把钱付给老板时,对方又说道。
    “我们是过来游玩的,只买两瓶尝尝,不方便携带!”
    常顺笑着回道。
    这种酒,虽然有升值空间,但比买茅台,还是差了太多。
    摊主听他这样说,就没再多说啥。
    爷爷、外公、五爷爷、堂哥他们只是在地摊上看了一会儿,并没有购买物品。
    不过在看那些老物件时,三位老人都有些感叹。
    他们说时代发展的太快,曾经多好的生活用品,不知不觉都已被淘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