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我想回去!”

推荐阅读: 偏偏宠爱沈小姐和离后,战王成了粘人的小作精读书:从当书院院长开始金手指交流群系统之农妇翻身网游之剑破江山暴君夺爱:溺宠绝色仙妃基金会特工日志上神夫人是个疯批美人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

    午饭后,坐了一会儿,7人沿着河道边逛了起来,打算在外面转一圈,看看景区外的风景,然后在镇上买些东西就返回。
    “阿顺,你说这河里会不会有很多的古钱币、银元或者其它东西?”
    两人单独走在一起,看向河面时,田斌小声问他道。
    自从寻宝后,他去一个地方,都会想到那方面的事情,包括之前问过的他们这边是否有土匪的事。
    “应该有!以前水运繁华,古往今来,肯定会因为一些原因,有人掉一些、或者向江里扔一些东西。”
    其实不仅仅只是这里,全国各地水运繁华的地段,那些大码头,基本上都有。
    曾经他听别人说过,要是在某个大的码头挖沙子或者挖淤泥,只要用挖沙船挖上一船,有人用金属探测器找出船上的东西,很大可能会发财。
    当然,机器也只能感应金属,对于那些非金属材质的物品,玉石、琉璃、骨头制品等,是感应不出来的。
    寻找非金属材质的物品,全凭机缘,肉眼观察。
    “可惜了,东西在水里,只能埋没,很难再被发现。”
    田斌有些感叹。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留给后人发现吧。
    看见那些历史建筑老房子了没?房子下面埋藏着的说不定就有窖藏!
    如果拆迁改造,挖地面倒渣土,附近的居民去捡铁,倒是可能找到一些东西。”
    常顺视线离开了江面,指着一处方向说道。
    “是啊!不过跟我们也没关系。”
    确实没关系,人的精力有限,寻宝一定的时间里,只能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个就像他们在沪市拆迁区、渣土场,每天也只能在一定的区域活动,随便出去一趟,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而更多的城区,都是无法光顾到的。
    放眼全国,范围更大。
    但能够在一定的区域内赚点小钱,不比大多数普通人过得差也不错。
    当然,大多数生意人的情况都类似,只是在一小片区域内经营。
    能经营好这片区域,能养家活口,又有些积余,就很好。
    “那边怎么围着一些人,还有一个警察!”
    往前又走了一会儿,常静突然说道。
    其实这情况,几人都看见了。
    那些人是围在一棵大树下面的。
    他们去的方向,刚好也是大树的方向。
    “过去看看!”
    方玲道。
    随后,7人向着那边走去。
    到了地方,常顺没让宋芫靠得太近。
    往那边看了下,只见地面上靠着大树坐着一名青年,这名青年年龄20岁左右。
    他的旁边还有一个大的装着被子的行李袋以及一个双肩包。
    青年皮肤有些黑,看上去也很疲惫。
    “小伙子,瞌睡那么大,在这里都能睡着,你不怕行李被别人拿走了吗?”
    说话的人是警察,年龄35岁左右。
    他比常顺他们先来一会儿,之前应该是在了解情况。
    “太累了,躺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青年还是坐在地上,并没有起身。
    听口音是外地人。
    说完还连打了两个哈欠,很大可能是被人弄醒的。
    “你干啥了这么累?实在不行找家宾馆住上一晚不是比睡在这里更安全?”
    警察又问道。
    “我来“甬”市这边打工,找了快一个月的工作了都没找好,手里的钱也快用完了,住不起宾馆。
    几天都没怎么休息,中午实在累的不行,在这里刚躺下就睡着了,不久又被人叫醒了。”
    青年解释了一下。
    看他样子,属于那种老实人的类型。
    “快一个月没找到工作?市里那些中介不是到处都在招工吗?一般来说不会找不到啊!”
    警察再次说道。
    “工作是找了不少,但人家都嫌我手头慢,人太木讷,做一天或者两天就不让我做了。
    然后我又要再找工作。
    带来的钱,交了一些中介费,其它不少都浪费在坐公交车上了。”
    他这话说的,让常顺更觉得他是个老实人,肯定是第一次出远门打工。
    “你有其他亲人或者老乡在这边打工吗?”
    警察继续问道。
    “没有!我一个人跑出来的,本来家里人让我复读一年再考大学,但我没听他们说的话。”
    “那你现在怎么想的?出了社会,打工好不好?”
    听小伙子这样说,旁边一位游客问他道。
    “估计一百个后悔!不,一万个后悔!哈哈!哈哈…………”
    青年还没说话,问话的那人旁边的另外一名游客说道,说完还大笑不止。
    “看他样子就能看出来,估计尝了不少苦头,还受了不少冷眼,社会可不是那么好混的!”
    又有人笑着说道。
    “是啊!学校是多好的地方,简直就是天堂,外面哪里能比学校还好呢!
    小伙子,赶紧回去好好复读!以后考个好大学!”
    “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经历了才知道,或许在出门打工前,这小伙子觉得外面好!”
    “有道理,不经历,别人怎么劝都不一定有用!”
    “小伙子,还是回去读书吧!那个才是最好的出路。”
    “以后可不要想着再跑出来打工了!打工这碗饭可不好吃!”
    “端了别人的碗就要由别人管,你这是连碗人家都不给你端!”
    ………………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
    “你是回去还是打算继续找工作?回去的话,跟我去一趟派出所,我们帮你联系上家里人。”
    见众人说的差不多了,警察又一次开口问坐在地上的青年道。
    “我想回去!”
    “有手机吗?回去的路费够不够?”
    “没手机,我都是打公用电话,路费也不够了!”
    “那你带上东西跟我走。”
    警察这样说,青年起身站了起来,把背包背上,提着大塑料行李包跟着对方离开了。
    “回去了我得把这样的事情讲给家里上学的孩子听听!”
    看着两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又有游客说道。
    “我也讲一下!这种事情,太有教育意义了!”
    也有人跟着附和道。
    “讲了估计效果不会很大!没真正经历过这样的挫折,或者说没有亲眼见过,是不会有那种深刻感受的。”
    “是啊!或许只有出了社会,又没有好的工作,遭受过一次次的挫折,他们才会明白。”
    游客们聊了一会儿,也都散了。
    其实像这样因为太累,倒在大街上或者桥洞下睡觉的人,常顺也看见过很多次。
    特别是夜深人静开出租车时,经常遇到。
    那些除了少数流浪汉,也有像这样因为打工没找到工作,又舍不得花钱住旅馆的人。
    有过这样的经历,遭受过挫折,也并非全是坏事。
    挫折同样是让人发奋图强的动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