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开镰

推荐阅读: 女总裁的满级男神暴君夺爱:溺宠绝色仙妃大唐:我的宝箱强无敌读书:从当书院院长开始上神夫人是个疯批美人和离后,战王成了粘人的小作精霸天武魂诡秘之主道果基金会特工日志

    被李学庆在广播里指名道姓的一通臭骂,这下乔凤云更是名声在外。
    趁着还没到秋收的日子,甚至有不少听说了这事的外村人,专门跑到李家台子,就为了看看能把村主任给气到在广播里骂大街,到底是何方神圣。
    “你能不能消停点儿,一天到晚的瞎折腾,现在好了,你那些破事都传到我们村了,我在村里都抬不起头!”
    乔凤云一脸懵地看着许久未见的刘金,这是她和前夫生的儿子。
    自从她改嫁到李家台子,十来年都不曾见过,一直到刘金结婚,她从李学成手里硬扣出了200块钱,刘金才认了她这个娘。
    “我……我……”
    面对刘金的指责,乔凤云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别人笑话她也就算了,现在连亲生的儿子都指着她数落,这让她怎么受得了。
    “算我求你了,我还得做人呢!”
    撂下几句话,刘金转身就走。
    等乔凤云反应过来,想要追出去,人已经没影儿了。
    “妈,咋还不做饭啊?”
    刘金刚走,在外面疯跑了一天的李天宝就回来了,进门就喊饿。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乔凤云心里窝着火,又被大儿子给数落了一通,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嚎起来。
    “又咋了?一天一出戏,今个又是为了啥?”
    正在吃着饭的邻居们听到哭声,纷纷端着碗出门看热闹。
    以乔凤云的坏名声,自然没有人上前劝解。
    “谁知道呢,就当看戏了!”
    恰好这时候,李学成从工地回来了,听到哭声,原本就难看的脸色变得越发阴沉。
    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也不管越哭越大声的乔凤云,扭头就走。
    这破家,真是没法待了。
    好在没过几天,开镰的日子到了,人们也没空再盯着乔凤云这个笑话。
    “天明,我还是跟着下地吧,振兴有五婶子看着呢!”
    李天明正在磨镰刀,闻言道:“那么多孩子,五婶子她们照应得过来嘛,振兴才多大,你能放心?”
    不放心是肯定的。
    可开镰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只要能动弹的都得上工,就连学校都要放假,只有一些年岁大的,身体有病的负责做饭,照看孩子。
    宋晓雨二十多岁的年纪,不上工也怕别人说闲话。
    “咱又不占公家的便宜,谁说闲话?”
    李天明说着,手在刀刃上试了试。
    吹毛立断!
    “哥,你看我磨得咋样?”
    小五举着镰刀,献宝一样地递给了李天明。
    “还行!”
    李天明又在磨刀石上蹭了两下子。
    “记住我说的话没有?”
    小五一把抢过镰刀。
    “别伤着自己,你都说多少遍了!”
    以前秋收,像小五这样的小学生都是跟在大人后面收拾散落的稻穗,今年上了六年级,按照学校规定,也要学着割稻子了。
    看看,这才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
    学校里有劳动课,专门有老师负责教高年级的孩子割稻子。
    “哥,吃饭了!”
    小蓉从厨房走了出来。
    明天开始秋收,今天这一顿家家户户都做得格外丰盛。
    就连平时节俭惯了的小蓉,也做了一盆红烧肉。
    猪肉是村里养殖场的,最近这些年,每到秋收,都得宰上几头给乡亲们补充营养。
    “肉!”
    小五看见油汪汪的红烧肉,放下镰刀,招呼着振华和甜甜坐在了桌前。
    “就知道吃,那天亏待你了!”
    小蓉嘴里念叨着,却还是往小五他们三个的嘴里塞了一块儿。
    “吃饭!”
    转天一大早,随着广播响起,社员们吃了早饭,拎着镰刀,来场院这边集合。
    各队负责收割的区域,已经提前安排好了。
    等人到齐了,由各队的队长带着一起出发。
    “天明,比比!”
    李天明正抽着烟,金利走了过来。
    “行啊!咱爷俩给乡亲们打个头!”
    说着,把半截烟叼在嘴上,李天明下到地里。
    “叔,让您两分钟!”
    “嘿,瞧不起谁呢,一起开始!”
    乡亲们看着两人,纷纷起哄。
    “老金大哥,天明给你留着面子呢!”
    “咱村里有谁干活比天明麻利,队长,你这不是自己找没脸嘛!”
    每年秋收,金利和李天明的比赛都快成固定项目了。
    也是为了给大家伙鼓劲儿。
    “开始!”
    两个人同时猫腰,手上的镰刀一刻不停,刚开始,金利还能跟得上李天明的节奏,但渐渐地,两个人便拉开了距离。
    论地里的活,甭管是老庄稼把式,还是村里的年轻人,还真没有谁能比得上李天明的。
    等李天明把这一垄割到头,金利还剩下差不多四分之一。
    “我哥赢了,我哥赢了!”
    小五兴奋地又蹦又跳。
    “又让你小子赢了,咱们明年再比!”
    输给李天明,金利并不觉得丢人,那小子就不是个人,有谁见过连着割一亩地,连腰都不带直一下的。
    “都别看热闹了,开干!”
    乡亲们干得热火朝天,就在这时候,一辆车朝这边开了过来,停在垄沟边,王作先走了下来,身旁都是市委领导。
    每年秋收,王作先都要下乡来考察,李家台子更是他必到的一站。
    “老杜,那就是李天明!”
    王作先对着身旁一位戴着眼镜,身量不高的中年人说道。
    这位的名字叫杜树平,原先是安徽省某市的革委副主任,最近刚刚调任海城。
    听到王作先的话,杜树平只是点了下头,他的注意力全都被眼前这一大片金黄色的稻田给吸引了。
    海城这里的农业生产,要比安徽那边强太多了。
    不是安徽的老百姓不勤劳,而是……
    一会儿旱,一会儿涝。
    政策上又忽左忽右,老百姓的心气儿都快被折腾没了。
    以前他还在安徽任上,到了本该秋收的时候,他要做的不是组织农业生产,而是……
    阻止老百姓逃荒。
    “老杜,咱们再去那边看看!”
    再往前不远就是工厂了。
    杜树平之前也曾听说过,永河县作为海城的试点,大力发展工业生产。
    村办集体企业这些年各地都在搞,有的还走在了李家台子的前面,只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很难形成规模。
    杜树平原以为李家台子这里也是那种小作坊,可等他看到厂房的时候,不禁被惊呆了。
    “王主任,这……”
    “那边还在建新的厂房,等到明年开春就能投产了。”
    杜树平顺着王作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王主任,这些工厂的性质……”
    “都是大集体,靠着村民集资建起来的。”
    听到王作先的解释,杜树平稍稍松了口气。
    关于李家台子,他之前听到过很多传闻,也了解过,上级领导对于李家台子如今的工业发展,存在很多争议。
    “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全国各地还在努力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的时候,李家台子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庄居然已经发展起了工业。
    “既然是试点,步子迈得不大,怎么往前走?”
    王作先今天来李家台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杜树平更多地了解一下李家台子的发展模式。
    马上就要上调中枢了,杜树平正是他的继任者。
    王作先可不想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大好局面被破坏。
    杜树平自然也清楚王作先的心思,只不过……
    看着这些厂房,还是让他感到胆颤心惊。
    “我们再去村里看看!”
    既然要了解,那就要了解得全面一些。
    只有让杜树平真真切切地看到,什么是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更清楚未来的工作要如何开展。
    “天明,走了!”
    李天明直起腰,看着开进村子的汽车。
    “干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