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江南“捷报” 三百万贯!

推荐阅读: 夜天子科举福妻掌中娇我的女友是熊宝宝末日归途:带着家人杀出鹰国网王:神之子与神使金手指交流群再嫁高门团宠医妃:娘亲她带崽虐遍全京城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少年歌行十年之约

    苏州,钱府。
    那曾经象征着财富与荣耀的府邸,如今已被“大唐经济与改革总司”的旗帜所覆盖。
    大门之上,贴着由狄知逊亲笔所书的封条,两队身着黑色劲装的东宫卫率,手持横刀,面无表情地,守在门口,任何闲杂人等,都不得靠近。
    而府邸之内,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武顺,这位年仅十四岁,却已是大唐第一位“财计女官”的少女,正指挥着那支,由数百名年轻学子组成的“税务稽查组”,对从钱家抄没而来的,那堆积如山,足以让任何一个户部官员都感到头皮发麻的账册、地契、与契约,进行着最后的甄别与清算。
    算盘的“噼啪”声,此起彼伏,如同战场上,最密集的鼓点。
    年轻的学子们,虽然眼中布满了血丝,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们的精神,却异常地亢奋!
    他们,正在,亲身参与,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对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旧世界”的,彻底的清算!
    手中的每一杆笔,每一次计算,都代表着,太子殿下那“新王法”的降临!
    三日后。
    一份完整的,关于“钱氏一族罪产”的清算报告,被正式呈送到了,枫桥驿站,李承乾的案头。
    报告的最后,是一个让即便是李承乾,都感到微微心惊的数字。
    钱氏一族,通过各种手段,所积累的,田产、商铺、金银、珠宝,折合铜钱,共计……七十万贯!
    “七十万贯……”
    李承乾看着这个数字,口中,喃喃自语。
    “……仅仅,一个,靠着依附旧主,而上位的‘新贵’,便有如此家资。”
    “那些,真正传承了数百年的,顶级的世家门阀呢?”
    “这大唐的天下,究竟有多少的财富,被他们像硕鼠一般,囤积在了,那阴暗的地窖之中?”
    一股冰冷的,彻骨的寒意,涌上了李承乾的心头。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所要挑战的,到底是一个,何等庞大,何等恐怖的利益集团。
    “殿下,”一旁的马周,看着那份报告,也是心潮澎湃,他激动地说道,“如今,钱氏罪证确凿,我等便可,以此为突破口,将所有与钱氏有染的江南士族,一网打尽!彻底肃清江南!”
    “不。”
    李承乾,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孤,不打算再杀人了。”
    “什么?”马周大惊,“殿下!为何?如今我等,手握王法,民心所向,正是乘胜追击,一举荡平江南旧势的好时机啊!”
    “马参谋,”李承乾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悲悯,“你,还是没懂。”
    “孤要的从来就不是一个血流成河,人人自危的江南。”
    “杀戮,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孤要的,是秩序。”
    “是一个,能让所有人都遵守,能让财富,真正地,为国为民所用的新的秩序。”
    李承乾,提起笔。
    写了一封,致整个江南道,所有士绅豪族的公开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
    “钱氏一案,国法昭昭,罪有应得。”
    “然太子念及江南初定,不愿再兴杀戮。”
    “总司限尔等,一月之内,主动前往各地补缴,历年所欠之税款。凡主动补缴者,其过往之罪,可既往不咎。”
    “一月之后,若仍有冥顽不化者……”
    “钱氏,便是尔等,前车之鉴。”
    恩威并施!
    以退为进!
    给出路,也亮刀!
    这封公开信,如同一道“赦免令”,又如同一道“催命符”,瞬间传遍了整个江南!
    那些,本已在“税务稽查组”的威慑下,瑟瑟发抖,以为自己,死到临头的士绅豪族们,在看到这封信的瞬间,都……如蒙大赦!
    他们,不敢相信,这位,以“铁血”着称的太子殿下,竟然会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不用被抄家!不用被灭门!
    只需要补税!
    虽然要交出的,是一笔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的巨款。
    但是,与身家性命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
    一时间,江南各地府衙,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无数的士绅豪族,争先恐后地,抬着一箱又一箱的金银,排着队,前来“主动”补缴税款!
    那场面,比当初发行“劝农债券”时,还要壮观百倍!
    仅仅十日。
    库房之内,便已堆满了,价值超过三百万贯的,金银与财宝!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大唐国库,数年的积蓄!
    ……
    长安,甘露殿。
    由李承乾亲笔上奏的,关于“江南税务稽查案”的最终报告,以及那份长达数十尺的,“士绅主动补缴税款”的清单,呈于李世民的御案之上时。
    整个甘露殿,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寂静。
    李世民,看着那份清单上,那一连串,足以让他这个天子,都感到眼花缭乱的,天文数字。
    他的手,在抖。
    他的心,也在抖。
    他被彻底地震撼了。
    执政十余年,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
    可他,却从未想过。
    用这种方式,去撬开那些士绅门阀的钱袋子!
    为大唐,带来如此巨大的财富!
    他,看着奏疏的最后的结语:
    “儿臣以为,国之富强,不在于,君王之节俭,亦不在于,与民争利。”
    “而在于,建立一套公平、高效、且人人敬畏的,税收秩序。”
    “让财富,从那些,不事生产的‘囤积者’手中,流动出来。”
    “让它,去灌溉,那些,最需要它的,田地、作坊、与……百姓之家。”
    “此,方为真正的,藏富于国,藏富于民之道也。”
    李世民,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脑海中,回响着,戴胄和马周,对太子新政的那个评价。
    “经天纬地,利在千秋!”
    在这一刻,他似乎相信了。
    这个儿子,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武勇。
    “……辅机。”
    良久,李世民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甚至带着一丝虚心求教的语气,对身旁同样早已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的长孙无忌,问道。
    “……你说,朕……是不是,真的……老了?”
    长孙无忌,听着陛下这句,充满了自我怀疑的话,感到了不寒而栗。
    陛下心中那杆,关于“储君”的天平。
    已经又稍微偏向了李承乾。
    而就在此时。
    殿外,再次响起了内侍,那急促的通报声。
    “启禀陛下!八百里加急奏疏到!”
    李世民,精神一振!
    他下意识地以为,又是承乾,在江南搞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快!呈上来!”
    然而,当他展开那份奏疏时。
    脸色却瞬间变了。
    因为,这份奏疏上,写的不是江南。
    而是西域!
    奏疏,是由李靖亲笔上奏!
    只有短短几行,却字字泣血!
    “陛下!西征军,危矣!”
    “我军于青海之西,被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率二十万主力,合围于‘积石山’!”
    “大军,粮草断绝,后无援兵,已,被围,七日!”
    “罗通、裴宣等,东宫旧部,为掩护主力突围,死战不退,如今,生死不明!”
    “恳请陛下,速发援军!否则,我大唐十万将士,皆将尽丧于雪域高原之上矣!”
    轰!!!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黑色的惊雷,狠狠地劈在了刚刚还沉浸在“江南大捷”喜悦中的,李世民的头上!
    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一口鲜血差点当场喷了出来!
    西征军……被围了?!
    这……这怎么可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