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集:活动效果初步显现

推荐阅读: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李信夜天子纯阳武神诡三国三界血歌诡秘之主赤潮覆清穿书后我成了傲娇王爷的心尖宠算卦太准,一不小心功德爆表啦!重生娶了清纯初恋后,再度发家致富!

    血珠顺着指缝滑下来,滴在工具包边缘,渗进那枚旧厂牌的编号缝隙里。刘好仃没抬头,只把酒精棉片按在掌心,轻轻擦了两下,动作像在清理玻璃边缘的碎屑。他把染红的棉球扔进垃圾桶,顺手从夹层里抽出记录本,翻开第一页,将那枚厂牌轻轻夹了进去。
    午休铃响了三声,维修间的灯还亮着。
    小王端着饭盒推门进来,看见刘好仃正把两页零散的笔记拼在一起,用回形针别好。“你这又是搞啥?上次那户的事还要写报告?”
    “不是报告。”刘好仃把本子推过去,“是看看我们干的这些事,到底算不算数。”
    “没人知道,谁算?”小王咬了口饭团,含糊道,“修了两扇窗,流了点血,连个谢谢都没听全。”
    老李这时也进来了,放下茶杯:“你这是心疼了?”
    “不是心疼。”小王摇头,“我是怕白干。咱们不图名,可也别让人觉得没这回事。”
    刘好仃没接话,只翻开本子,指着“5-2户”那条记录:“这户老太太留了壶茶,说是替她谢‘不说话的老师傅’。”
    “那是她自己想的。”老李说。
    “可她想得没错。”刘好仃轻声说,“她不怕风了,这就是事。”
    小王皱眉:“可这能算效果?又不是产量报表,还能统计?”
    “能。”刘好仃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空白纸,撕成三份,分别写上:“风险解除”“有人说起”“开始行动”。
    他把第一张递给小王:“两户窗户加固,螺丝拧紧,角码装牢,风吹不掉——这是实打实的。”
    第二张递给老李:“门卫收了茶,小卖部老板听说了,隔壁老太太自己去查窗——这是有人在说。”
    最后一张,他自己留下:“3号楼那根断木棍,是我们亲眼见的。现在没人拿棍子撑窗了——这是有人开始动手。”
    小王看着三张纸片,忽然笑了:“你这是把好事当故障报修来统计?”
    “差不多。”刘好仃点头,“修机器要记故障码,修人心也得有个编号。”
    老李哼了一声:“你还真打算一直这么干?”
    “不想干也得干。”刘好仃把三张纸并排贴在白板上,“风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来。”
    小王盯着那三张纸,忽然说:“可要是哪天我们不在了呢?这些事还能不能接着?”
    没人回答。
    窗外雨早停了,阳光斜斜地切进来,正好落在角落那块编号“F1-w3”的玻璃样品上。光斑安静地铺在地面,像一道没说完的话。
    刘好仃起身,从工具柜里翻出一张便签,写下“本地服务可复制”,贴在柜门内侧。他看了眼,又撕下来,折成一个小方块,放进口袋。
    “记在柜子上,是提醒自己。”他说,“带在身上,是怕忘了。”
    小王吃完最后一口饭,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要不我拍几张照片?就留个底,万一以后查证呢?”
    “不行。”老李立刻反对,“一拍,就成任务了。”
    “可总得有点证据吧?”小王不服,“咱们又不是做贼。”
    “做贼才留证据。”刘好仃说,“我们是顺手帮忙,不是等着领奖。”
    “那总有人该知道吧?”
    “知道的人已经知道了。”刘好仃打开手机,物流系统还停留在“SG-tS09已签收”的页面。他看了一眼,锁屏,放进工具包,“那边的光,也亮了。”
    老李喝了口茶:“可咱们这儿的光,是不是真照出去了?光说不行,得看人信不信。”
    “那就去听听。”刘好仃说,“你去小卖部买包烟,顺便问一句:‘最近厂边上有人修窗,你知道不?’”
    小王瞪眼:“我去?”
    “你脸嫩,适合打听事。”刘好仃递过两块钱,“就说你是新来的,想了解社区情况。”
    小王磨蹭着出门,十分钟后回来,手里多了张纸。
    “老板说听说了。”他把纸摊开,“还说隔壁菜摊老太太前天就请人看了窗,说‘别等风来才修’。”
    那张纸是社区公告栏的复印件,角落有一行手写通知:“台风季将至,请检查门窗安全。”字迹虽轻,但笔画方正,横平竖直,和刘好仃在白板上写的字一模一样。
    老李盯着看了半晌:“这谁写的?”
    “不知道。”小王摇头,“但老板问我是不是街道办的,还说要是有组织,他愿意出点力。”
    刘好仃没说话,只把那张复印件折好,夹进记录本里。
    小王看着他:“咱们是不是……已经有点像回事了?”
    “像不像不重要。”刘好仃翻开本子,在新一页写下三行字:
    “1. 两户窗体风险解除”
    “2. 三人主动提及‘修窗’”
    “3. 一种‘可等’变‘不可等’”
    他合上本子,说:“效果不是别人夸你,是有人开始跟你一样怕风。”
    老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那下一步呢?就咱们仨,能跑几栋楼?”
    “不靠人多。”刘好仃说,“靠想法传得快。”
    “可想法怎么传?又不能贴海报。”
    “不用传。”刘好仃看向门口,“它自己会走。”
    话音刚落,晚班的小陈路过维修间,顺手从门把手上取走了一卷新防爆膜。
    “老刘,借走用用。”他扬了扬手,“3栋4楼那户,玻璃裂了,我顺路帮她贴一下。”
    人走了,门轻轻合上。
    小王愣住:“他……怎么知道的?”
    “他看见我们去了。”刘好仃说,“也看见窗修好了。”
    “可他连问都没问啊。”
    “有些事不用问。”老李忽然笑了,“就像切玻璃,看一眼就知道哪条线该下刀。”
    刘好仃低头,从口袋里摸出那个折好的便签,展开,又折了一遍,比先前更小。他轻轻放进工具包夹层,压在记录本下面。
    小王盯着他:“你这是打算一直带着?”
    “带着不一定用。”他说,“但得知道它在。”
    老李喝了最后一口茶,站起身:“明天我值早班,顺路去趟2号楼。听说有户人家孩子上学,窗户漏风,晚上睡不好。”
    “去吧。”刘好仃点头,“材料柜里还有两卷膜,三副角码。”
    “要不要登记?”
    “不用。”他说,“记在心里就行。”
    小王看着两人,忽然说:“要不……咱们起个名字?总不能每次都说是‘顺手帮忙’。”
    “名字早有了。”刘好仃说,“追光计划。”
    “可没人知道啊。”
    “知道的人会认。”他说,“光不靠名字亮,靠有人愿意抬头。”
    下午四点,维修间的灯还亮着。
    刘好仃把记录本翻到最后一页,写下:“本周服务户数:2;间接影响:3人自查;社区响应:1次自发行动。”然后在页脚加了一行小字:“可复制,可持续,可沉默。”
    他合上本子,放在工具柜最上层。
    小王收拾背包,忽然回头:“你说,要是哪天厂里不让咱们用了边角料,或者不给咱们晚上留门……这事儿还能干吗?”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看了看那块“F1-w3”的玻璃样品。阳光依旧斜照进来,在地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光斑。
    “光进得来,人就进得去。”他说,“门关了,窗还在。”
    小王还想问什么,手机响了。是门卫老张。
    “老刘,3号楼那户老太太托我带话。”老张声音有点笑,“她说,修窗的师傅要是再来,让她亲手煮碗面。”
    刘好仃接过电话:“您跟她说,面不用煮,窗会一直有人看。”
    “她非得留句话。”老张顿了顿,“她说——‘风小了,心也定了。’”
    电话挂了。
    维修间一时安静。老李收拾工具,小王站在门口,阳光照在他半边脸上。
    刘好仃低头,从工具包里取出那卷剩下的防爆膜,轻轻放在门把手外侧,像一件没人认领却注定会被拿走的东西。
    晚班工人老周路过,看见那卷膜,停下脚步。他左右看了看,没说话,拿起来,转身走向宿舍区。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角。
    他摸了摸口袋,那个折小的便签还在。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记录本的一页纸,正好翻到那三行字:
    “1. 两户窗体风险解除”
    “2. 三人主动提及‘修窗’”
    “3. 一种‘可等’变‘不可等’”
    阳光落在最后一行,字迹微微发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