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崇祯的反应下

推荐阅读: 三界血歌科举福妻掌中娇妙医圣手牧神记暗月纪元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无敌天命:青帝重生大唐秦公子逍遥四公子失忆后,暴君他很会撩

    崇祯沉默了许久,终于缓缓开口:“周阁老,事已至此,我们已无计可施。夏国的战力堪称无敌,即便我大明倾尽所有兵力,恐怕也难以与之抗衡”。
    他虽然性格刚愎自用,政治手段也并非高明,但毕竟还是有些眼光的。
    自从朝廷的几十万大军在战场上灰飞烟灭之后,他便深知大势已去。
    然而,作为大明的统治者,他又怎能轻易说出这样的话呢?
    可是如今新军全军覆没,水军也遭遇惨败,大明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遏制夏国的崛起呢?
    有些事情,实在是超出了崇祯的想象,大明建国两百余年来,叛乱此起彼伏,多如牛毛,甚至还有不少人据地称王。
    但最终,这些叛乱都被朝廷巧妙地分化瓦解,得以平息。
    然而,夏国却如同一个怪胎,无论朝廷如何施展分化之策,都无法奏效。
    而与之交战,更是屡战屡败,毫无还手之力,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夏国不断发展壮大。
    这几日来,崇祯苦思冥想,心中愈发明白,照此下去,大明必定会被夏国所取代。
    而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也不过是为大明争取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罢了。
    这与历史上的情况大相径庭,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坚持到最后一刻仍在奋力抵抗,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心存轻视。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所谓的起义军与官军如出一辙,他们同样不将百姓视为有尊严的人,而且缺乏引人注目的政治纲领和完善的制度体系。
    这一点让崇祯皇帝深感愤愤不平,他心中暗自思忖:“尼玛,这些起义军和我大明一样腐朽不堪,我又怎能心服口服呢?
    “只可惜那些大臣们碌碌无为,贻误了朕的军国大事啊!”。
    这便是他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
    然而,夏国却截然不同。夏国的政策和制度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崇祯皇帝对此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
    经过深思熟虑,他由衷地认为这些制度比大明的更为卓越。
    正因如此,崇祯皇帝如今才会产生一种想要放弃抵抗、听天由命的念头。
    至于那些江南地区的权贵们,他对他们可谓是恨之入骨,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赶尽杀绝,又怎会顾及他们的生死存亡呢?
    就连郑芝龙这样的海盗头子,在崇祯皇帝的心目中也毫无地位可言。
    对他来说,郑芝龙不过是一个可以在适当时候加以利用的工具罢了,至于郑芝龙的生死,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陛下,我等还没有败,南方还有几千万百姓,还有无数忠君爱国的臣子,您可千万不要灰心啊!”,周延儒一脸焦急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惶恐。
    此时的周延儒已经顾不得什么劳累了,他“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深算是看出崇祯此刻的心境,这位皇帝显然已经对局势感到绝望,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然而,周延儒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因为一旦皇帝失去信心,那么整个国家恐怕就真的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哦?还有吗?那又能怎么样,都是一些蠢虫罢了”,崇祯的语气冷漠而淡然,仿佛对周延儒的话毫不在意。
    他的目光空洞,似乎已经对这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然而,周延儒并没有被崇祯的态度吓倒,他继续说道:“陛下,臣这里有南京兵部尚书的奏折,还请御览”。
    说罢,周延儒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折,双手高高举起,呈递给崇祯。
    一直站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王承恩见状,急忙快走两步,上前接过奏折。
    他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捧在手中,然后恭恭敬敬地走到崇祯面前,将奏折呈给了皇帝。
    崇祯面无表情地接过奏折,随手翻开看了起来。
    然而,仅仅看了几行字,他的眉头就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呵呵,允许地方自募民团自守?”,崇祯冷笑一声,显然对奏折中的内容颇为不满。
    “这是看朝廷屡战屡败,一些人便按捺不住,生出了别样心思?居然如此迫不及待!”,崇祯皇帝面露怒色,狠狠地将手中的奏折摔在龙案上。
    实际上,大明王朝对于各地的掌控力,至今仍未完全丧失。
    然而,若是同意了这一请求,那么对地方的控制力必将荡然无存。
    具体的情况,不妨参考一下汉末时期的历史。
    当时,地方上自行招募士兵、据守一方,美其名曰“募兵自守”,实则是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控制的开端。
    “陛下,事已至此,实已无可奈何啊!朝廷如今已无余力遏制夏国,而关外的鞑子更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周延儒赶忙跪地解释道。
    崇祯皇帝沉默不语,他的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地挥了挥手,仿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罢了,他们既然愿意自守,那就随他们去吧!这道奏折,朕批准了!”。
    “不过关外的鞑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是已经成功击退了鞑子的进攻吗?”,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眉头紧皱地问道。
    “启禀陛下,据探子回报,明年鞑子很有可能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朝廷必须倾尽全力,才有可能抵挡住鞑子的攻势啊!”,周延儒一脸凝重地回答道。
    “呵呵,还真是危如累卵了啊,夏国、叛军、鞑子,这是不灭我大明不罢休啊”,崇祯自嘲一声。
    他之所以答应让地方募兵自守可没有那么简单,从夏国的过往来看,凡是抵抗的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地方士绅要是敢募兵自守,等夏国打过去的时候基本没有好下场,这算是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还有就是万一他们守住了也是好事,到时候朝廷还可以利用大义名分调遣他们,已经岌岌可危的大明可能还有一点希望。
    “陛下,您一定要振作起来,我大明还没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周延儒劝解道。
    崇祯摆摆手,“阁老回去吧,朕累了想休息一下,最近朝政就交给各位阁老了,没有大事不要来找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